生活如何更有意义?
生活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592185589

  佛系青年”和“丧文化”的流行,让青年人将生活理想是做一个“废物”堂而皇之地作为人生宣言。但废物岂是那么好当,做一个完全的废物并不容易。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生存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下,必须倚仗地球提供给我们的资源繁衍生息。“我们的生命是一个个井,生命能量是地下水,生命这个个体会消亡,但地下水是连接的,生命能量是一体的。我们破坏的是‘human being’的部分,而不是大自然的‘being’部分”。
  我的同事身上发生过一个有意思的教育故事:学校的三月是 “学雷锋月”,她在给班级学生上班会课时,宣扬雷锋精神,台下一 群十几岁的小朋友,就有声音冒出来了:“做那么多好事干吗?雷锋做了那么多好事,还不是没有子孙后代?”这位老师用回怼的方式应答了学生:“谁说雷锋没有后代,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是雷锋的后代,你的太奶奶太爷爷有子孙吧,可是现在谁知道你太爷爷太奶奶是谁?”孩子们的价值观被重建了,很兴奋地说道:“老师,墙 都不扶就服你!”
  正是因为受到客观条件的束缚,如何让我们全人类的未来得以延续就成为每个人逃不过的挑战。个体之井会消亡,但短短一世有多少生命能量能渗透下去却是每个人都能选择和把握。有些井在消亡前生命能量就已枯竭,也有井消亡地很快,但流入地下“being” 的部分却很丰盛。所以为何生活要有意义,就是一个人在人生终点时,可以告诉别人:“我为自己和人类社会做出了贡献,这一生我过得丰盈而愉悦”
  如同废物的定义千人千面,没有哪一种生活意义是绝对正确或完全错误,但我们还要探讨为何而活、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就是因为不同的生活意义是有“高下之分”:有些很美妙,有些则很糟糕。
  正如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相对“科学”的生活意义是“真正意义”的共同尺度。较好的生活意义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而较差的生活意义则都缺乏这些特征。而这能为别人分享的、有效的、能使我们应付与人类有关的现实的意义,即对别人发生兴趣和互助合作,为我们人类做出贡献。
  因此,让生活更有意义就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使自己满意,一个是使他人满意,前者是度己,后者是度人。悦己应该是悦人的前提,“当一个女人对着镜子微笑,她是对全世界微笑。”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当一个人对自己很满意时,她会对她生活的这个世界很满意,因为正是这个世界把她变成她很满意的自己。所以一个人很喜欢自己,就会喜欢这个世界,喜欢正在展开的生活;而所有的厌世,厌恶生活,深挖下去,都是厌恶自己。一切自爱,必会带来热爱生活;一切厌世,追根溯源必是自我厌倦。
  佛教说“因果”,这因果对于人来说,其实就是先天后天与个体的知情意行。先天中像基因、血型等因素,与生俱来的遗传密码无法更改。所以生理缺陷的儿童,成长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意义是奉献,比一般人要更难,但这绝不是把失败的责任归咎到遗传或身体缺陷的证据,人们要做的是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
  原生家庭、学校教育、成长中的经验感悟作为后天部分,批判原生家庭和学校教育似乎成为流行,但真的探寻一个人的记忆时,这记忆中的事件、动态、影像,会伴随个人生活样式的改变而改变。我的一位学生--17 岁的少女,在入学体检当天中午,母亲打电话告知班主任女儿怀孕了,老师正惊讶于校方还未知晓体检结果,通过询问家长是否去医院检查过确认事实,却被母亲告知,已是第二次。
  子宫是一颗倒挂的梨,堕胎对于女性会造成无法逆转、难以修复的伤害。我为孩子要经受这样的创伤而难过惋惜。家庭的伤,如果成人意识不到,难以治疗,但个体的错误,从自我觉察这一刻就开始慢慢改善。因为生命,就是一件待塑的艺术品。原生家庭的探索应该成为看清自己并走出去的基石,而不是轮回的泥潭和懦弱的说辞。
  将每个个体看成是一件有待塑造的艺术品,就意味着对自我的不断批判和创造中,自我面孔的不断变化,都是在为生命之井不断注入能量。
  谈完个人再谈回合作,会给合作造成阻碍,经常是个人难以逾越内心的自卑而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实现优越感。如同有些女孩子觉得自己在家中不受欣赏便开始和男人发生性关系,这不仅要证明她们已经长大了,而且还希望用这种方法来获得一种被欣赏和被注意的地位。不当的指向优越感的途径方法有很多,利己主义者终日只追求个人的利益和优越感,而且他们可以为这套体系创造出完整的世界观。一个学生,连续顺手牵羊三部他人的手机据为己用。东窗事发时,他声称:“我是借别人的手机,不是偷!”这振振有词背后的依据,仅仅是他与这三部手机的主人都相识,但这三个学生都不知手机是被他拿走,以为是遗失。自欺欺人的处世方式,不仅仅是损害他人利益,更是在不断建造一个虚构的封闭世界。而现实终会让他从自己打造的王国神座上跌落,予以重重一击。因此,对一个拥有错误生活意义的人而言,运用隐喻和符号永远是一件危险的事,不改变偏离的实现优越感的目标,就无法改变行为和作风。
  现在我们都了解到了,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在面对职业问题、与人相处合作问题、两性关系问题这三个构成束缚人类的三条系带时,要平衡生活的三条系带,实现公共领域价值的圆满人生,必须良性合作。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双赢原则,而双赢者是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并非一个角斗场。以双赢原则为基础,建立并维护个人的情感账户,你储存的每一分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分安全感。而且,当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问题往往也是增进情感账户存款的机会。家庭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厌学、叛逆,如果父母能把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当作联系感情的机会,那么两代人的关系都会大大改善。生活中面对他人的求助,不是大呼:“啊,你怎么这样······”而是把它当作助人的机会,那么交流就成为促进感情的工具,这个道理放在职场也是如此。
  同时,人际关系中一条重要原则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最终求同存异。通过移情聆听,换位思考,建立有效沟通,达到统合综效。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了解生活的意义后,思考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往后余生的所作所为,都应该是指向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