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通过读书提高,又不知如何开始
读书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2019-08-29 15:20

山东广播网据消息人士:俗话又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可如果我们只读一遍,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能够运用自如,是不是会更好?
  
  如此可见,正确地挑选书籍,和正确地阅读,是能够让我们快速提升自身的方式。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到底这一目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很好的回答了这一问题。该书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如何才能高效地读书,并且让书指导读者思考和前进。
  
  作者奥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的信息整理术和高效阅读的技巧都大受欢迎。他不仅仅有新闻出版经验,还是专栏撰稿人,输入的信息如何整理,正是本书所介绍的经验。
  
  1.选书很多人看书随心情,或者完全靠朋友推荐。我不认为这样是对的。
  
  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和阶段,应该读的书是不同的。比如想要攒钱的人,可以阅读理财书籍;想要创业的人,可以阅读商业书籍;想要当作家,可以阅读写作书籍……总之,每个人想要读的书,只有自己知道,而且不要认为读书就是在进步,读有用的书才是。
  
  现在可以知道书名的途径有很多,比如书单、书评、同作者书籍、明星推荐、影视作品原着……途径太多了,可是毕竟没人能看完所有的书籍。所以这只能是说一个大的范围,我会记录下书名,但并不一定会阅读。仅仅是有一种,担心万一错过一本好书而已。
  
  2.购书大的范围有了,那么现在就需要筛选出来我们真的要购买、阅读哪本了。
  
  对我而言,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我会在豆瓣上搜索该书籍,如果低于7分,基本就不会考虑了。
  
  山东广播网据消息人士:可是满足7分的书籍也会很多,这时候可以阅读一下试读章节,看看是否能够对自己有所帮助,作者是否过于啰嗦等等,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从内容载体来讲,只有两个类型,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
  
  纸质书籍比较容易贴标签,写笔记,但是不易携带,笔记电子化比较麻烦。而且,购买新书只是办法之一,购买二手书,或者去图书馆借阅也都是好办法。
  
  电子书籍携带方便,笔记电子化容易,但是做笔记和贴标签都不足够直观。现在电子阅读APP众多,基本可以做到免费阅读,但书籍范围有限,而且并非所有书籍都有电子版。
  
  选择哪种载体,只能说因人而异,于我而言,电子书籍更加趁手,方便我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也方便我导出笔记。
  
  不管哪种方法,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但至少对于不会重复阅读的书籍,我是不推荐购买纸质书籍的,价格贵不说,还毫无保存的必要。
  
  3. “葱鲔火锅式”读书法书中的精华究竟该如何记录,如何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此处推荐“葱鲔火锅式”读书法。
  
  什么是“葱鲔火锅式”读书法呢?其实也就是笔记读书法,包括了读书、划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读书过后,摘抄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且加上自己的评论,这种摘抄和评论共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大葱和鱼肉的关系。
  
  比如我们想要思考,在育儿方面,我们究竟应该棍棒底下出英雄,还是正面管教?
  
  《北野武的小酒馆》中,北野武认为孩子就是要打,父亲就是要树立威严的形象。以上是摘抄的部分,继而我们思考粗鲁的原生家庭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一些社会底层家庭的家长动辄对孩子打骂,是否就真的会成长出特别优秀的孩子?这就是评论。
  
  我们甚至可以进行书单阅读,也就是再选出有相同思考点的书籍,如前主流的正面管教的育儿书籍,书中会倾向于更加温和的管教方式,而非纯粹的体力抗衡。我们摘抄出这样的内容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思考,如果是这样的教育,我们国家还能出来郎朗这样的钢琴演奏家吗?
  
  通过这样辩论一般的思考,和阅读同类型书籍,我们记录整理下针对这一思考点的要点和评论,最后即可得出自己的结论,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
  
  4.活用因为书籍没有指导生活。
  
  这本书读过了,甚至我们通过“葱鲔火锅式”阅读,有了更加全面、成熟的思考了。如果止步于此,未免太过可惜。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有一句话,我特意摘抄出来,“如果说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那么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更有深度。”
  
  我们可以总结出类似于目录的标签索引对读过的书籍进行管理与收纳,这样在以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该观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当时的读书笔记,既包含了摘抄,也包含了评论。
  
  山东广播网据消息人士:不管是作为理论基础,还是针对新的情况做更多的思考,该方法都十分便利。
  
  在此处,顺便推荐另外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介绍了一种便签法,只需要三张便签,就可以活学活用书中提到的观点。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独创的“葱鲔火锅式”读书法,将被动的输入和主动的输出结合起来,让书籍中的信息内化到读者的思维中,不再仅仅是单独的一本书,而是通过思考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无需背诵,而是已经成为价值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