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又好又快地做读书笔记
读书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2019-08-07 14:10

山东广播网发回的报道: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还是由衷地觉得欣喜。这当然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因为我发现,还是有很多读者是真心喜欢读书、想要读书的,但大部分人,苦于没有一个好的阅读方法。
  
  今天就推荐一本阅读方法书籍:《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可以帮助大家解决阅读烦恼。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他虽然是新闻学专业毕业,却因为独创的信息整理术被大众熟知。不管是读书、工作、生活,奥野宣之都习惯用笔记本记录,所以大家称他为“笔记本作家”。
  
  今天要说的笔记本读书法,正是奥野宣之总结出的最重要的一种笔记本使用方法。
  
  我为什么会特别来推荐这种读书方法呢?
  
  因为速食主义和信息大爆炸的来临,一下子让很多人变得浮躁起来,隐隐有一种力量在无形中告诉我们,好像“速度”和“数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能力”。
  
  所以,忽然之间市面上出现了许多贩卖读书方法的课程,比如:“速读—教你一年读完500本书”、“泛读—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摄取最大量的资讯”,“跳读—怎样轻松提取一本书的精华”。
  
  山东广播网发回的报道:学完这些方法之后,我们可能真的可以读完很多书了,但奇怪的是,当有人问我们: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个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在哪里?
  
  我们还是一脸懵圈,什么都想不起来。
  
  但这本书介绍的笔记读书法,不追求速度和技巧,而是用一种看起来耗时耗力、甚至有一点“落伍”的方法去读书。但这种脚踏实地的方法,才能真正让我们把看过的东西记住。
  
  1、为什么要用笔记读书法?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看完了记不住内容。
  
  这个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有限到什么程度?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晚上吃完晚饭之后,回想早中饭吃了什么,就已经记不全了;偶尔粗心大意有某一样东西忘记拿,赶紧跑回去取,结果回去的时候,环顾四周却发现,竟然忘了要取什么了。
  
  就算你的记忆力非常好,可以做到过目不忘,但总不可能看过的书都可以永远记得住吧,记忆天才还是少数的。
  
  随着阅读量越来越大,一本书能够在我们脑子里存留下的信息就越少。
  
  这时候读书笔记对于我们就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记录的内容复习两遍,同时也会输出自己的思考,这样就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固了两次印象。
  
  二、记下笔记,就等于留下了读过一本书的痕迹,以后有想要查相关内容的时候,就不会想破头也想不起来究竟在哪里看过,只要搜索关键字,就可以找到读书笔记和相关的书籍。(具体做法在后面会讲)
  
  第二点,改变读书目标,让输出倒逼输入。
  
  什么意思呢?
  
  我们最开始想要读书的时候,对于自己为什么要阅读,只有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比如可能是想要学会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也可能想让自己变成一个博学的人,还有可能就是单纯地觉得应该读书。
  
  但是这样的目标太宽泛模糊,导致我们经常是选了一本觉得感兴趣的书,就从头开始往下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发现内容完全读不下去,有时候读完发现前面也忘光了。
  
  如果我们转变一下,把读书笔记作为读书目标,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因为输出是输入最大的动力。
  
  讲一个社群小伙伴凌危危的例子。
  
  她是一个理科生,高中的时候虽然主干课偏科不严重,但政史地生真的是惨不忍睹。最惨的一次,生物才考了19分,老师气得在办公室大吼:“你用脚指头写都比这考得高!”那个时候她觉得自己天生就不适合学生物。
  
  但是高考之后,有很多学弟学妹去找她做家教。因为生物比较薄弱,所以她每天备课的时候格外用心,不仅每一个知识点都强迫自己去理解,还要去研究、琢磨,怎么讲才能让学弟学妹听得懂。
  
  做了两个多月家教之后,她神奇地发现,再去做高考的那些生物卷子,竟然觉得非常简单,几乎没有错题了。
  
  这就是输出倒逼输入的力量。
  
  另外,在我们以读书笔记为目标去读书,那么我们读书的时候,就会先带入自己的思考:“哪些内容值得我记到读书笔记里呢?”
  
  带着思考去读书,一定比拿起一本书,盲目地从头读到尾,更有目的性,更容易得到收获。
  
  2、读书笔记究竟怎么做?
  
  我们这里说的读书笔记,绝对不是摘抄书中内容这么简单,而是把“选书-读书-做笔记-活用”看成读书的完整结构,它们要全部体现在笔记中。
  
  ①怎么选书?
  
  这是困扰很多读者的问题,不知道自己应该读什么书,看排行榜哪个最畅销,或者大咖推荐,就盲目去读。结果发现,选的书根本看不懂,或者看两分钟就困得不行。
  
  其实不管是排行榜还是大咖推荐,很多时候那些书都不一定适合自己。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呢?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读书领域。
  
  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确定领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自己最有用,目前最想学的;二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最能读下去的。
  
  确定领域之后,可以去一些听书的app,在自己的读书领域里选书。
  
  主要是因为这些app平台,通常会选择最经典、最值得阅读的书籍去解读。挑选了几本书之后也不要立刻就开始读,可以先在网上搜索一下试读章节或者书评,看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究竟适不适合自己。
  
  这样重重筛选之后选出来的书,基本上就可以选到适合自己的书啦。当然,如果身边有读书大咖,可以直接为你量身定做书单是最完美的了。
  
  ②读书→做笔记可以先读完一本书再做笔记,也可以边读边做笔记。
  
  我个人是喜欢读一部分书做一部分笔记,白天读书的时候,我会在有想法的地方,写几个关键字标注,等到晚上全部整理到笔记里面。如果要读完全书再去做笔记,可能那时候你已经想不起来当时的想法了。
  
  那笔记到底怎么记?
  
  主要包含三个部分:1.书名、位置;2.摘抄原文部分;3.自己的感想和评论。
  
  山东广播网发回的报道:放一个例子感受一下:这是我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时候,记下的读书笔记,它主要包含三个部分:1.书名、位置;2.摘抄原文部分(用加黑粗体显示);3.自己的感想或联想到的例子(用星星符号标注)。
  
  这样写下自己想法的内容,不管过了多久,自己都会有印象。而且在写笔记的过程,还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容易理解书中的概念。
  
  虽然《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推荐手写笔记,但我们之前也说过,现在电子笔记更有优势。其实用什么方式记笔记,都是为了达到收获的目的,所以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真的动手去记。
  
  ③活用根据读书笔记记录的内容,整合成书评或文章。
  
  如果说,读书和写笔记是我们对思维和知识的接收和记忆的过程,那么写书评或文章,就是最后的内化并输出过程。
  
  很多人不喜欢输出,觉得它不重要。但其实恰恰相反,在我看来,输出是整个读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前面提到了输出可以倒逼输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过输入达到可以输出的效果,但想要做到是很难的。
  
  上学的时候,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有过一种情况:老师讲的题听懂了,自己也会做了,但是给同学讲,却讲不清楚。
  
  这是因为,我们接收了老师传达的知识,也记住了题目的做法,但是我们没有完全内化成自己的思维,没办法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
  
  在阅读中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读完书,写了笔记,也只是停留在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要想真的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输出就变得至关重要,它可以同时锻炼我们提取重点、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我们还可以把写完的书评或文章,发在豆瓣或者知乎这些开放式的内容平台,跟大家一起交流。
  
  有时候自己读书可能只想得到一个点,但在网络上看到其他读者的书评,可能会分散出四五个不同角度,这不仅是对知识点理解的补充,也是一种思维的锻炼。
  
  但这一部分不能急于求成,也许一开始我们写得差强人意,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慢慢积累和提高,终究会获得最后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