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聊城故事”:剔除“懒思想”拔掉“穷困根”
聊城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08685000

  古城镇目前共有高效大棚300个,占地1500亩,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大家脱贫。
  截止目前,古城镇建成高标准大棚300个,大棚基地由专业企业运营,每年上交扶贫收益190万元,足够实现对贫困户的兜底帮扶。
  在东阿县刘集镇沙堤子村,45岁的孟庆喜正忙着装车,筐内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整齐码放,即将销往聊城和河北清河。孟庆喜原是县城下岗职工,如今在村里租种半自动冬暖式大棚,皮肤被晒的黝黑。“头茬黄瓜去年11月份种,产量低点,但价格高,每个棚收益在四、五万块钱。现在是二茬,产量高但价格低,每斤价格在四五毛钱左右。”孟庆喜说。
  脱贫攻坚“聊城故事”:剔除“懒思想”拔掉“穷困根”
  刘集镇党委书记毕秋格介绍,19年镇上利用各级扶贫资金300余万元建成20余个冬暖式大棚,每年能给镇上785户贫困户1357人带来稳定收入24.71万元。“我们做扶贫工作,更主要的是进一步抓扶贫项目,促贫困户收入再提高,真正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监管、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
  直播带货订单不断 扶贫电商带火“贫困”主播
  “朋友们,这是我们王奉镇的白玉山药,口感面甜,肉质细腻,喜欢的朋友赶紧下单啦。”在聊城莘县王奉镇电子商务扶贫服务中心,张俊勇正向直播间的粉丝介绍着他售卖的农产品。由于事故导致腰椎受伤,三次手术仍行动不便,且妻子患有抑郁症,需常年服药治疗,张俊勇的生活跌至谷底,好在电商技术让张俊勇又重拾希望。
  脱贫攻坚“聊城故事”:剔除“懒思想”拔掉“穷困根”
  张俊勇正在向直播间的粉丝介绍他售卖的农产品
  刚接触直播带货不到3个月,张俊勇在快手和抖音平台就有了2600多名粉丝,粉丝们亲切的称他为“乡村勇哥”,借助网络直播,他也尝到了“流量创收”的甜头。张俊勇告诉记者,他每次直播两小时,至少能卖出10单产品,“5月16日,我一次卖出了38单,每单利润3元钱左右,有粉丝支持,今年预计可以收入6万元。”
  目前,王奉镇通过培育网红特色产品产业,加强网红特色产品线上线下交流等方式,不断推进“电商+精准扶贫”。2019年农村产品上行交易额达到9300余万元,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就业能力,更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积分量化挂钩扶贫收益 贫困户摆脱“等靠要”
  在聊城旅游度假区,扶贫办人员调研走访贫困户时发现,部分贫困户存在居住环境脏乱差、思想出现“等靠要”的现象,“靠人吃饭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满仓”,为此,区扶贫办制定了“积分量化考核”差异化分红方案,对贫困户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双提升”、配合帮扶熟知政策、家庭和谐自力更生三大方面进行打分,并按照积分多少分配扶贫项目收益。
  脱贫攻坚“聊城故事”:剔除“懒思想”拔掉“穷困根”
  贫困户王春英的院落干净整洁,房屋窗明几净
  一尘不染的地面,窗明几净的房屋……这是度假区前八村贫困户王春英的院落带给记者的第一感受。2017年,王春英的丈夫因尿毒症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相依为命,丈夫生前昂贵的医疗费用、儿女生活教育的支出使一家人陷入困境。
  脱贫攻坚“聊城故事”:剔除“懒思想”拔掉“穷困根”
  积分评定小组对王春英进行扶贫政策询问
  积分考核实施后,王春英积极响应,不仅把庭院房间都收拾的干干净净,还在市里找到工作,每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自力更生。9月份的积分评定中,王春英家被评为优秀等级,每年可获得人均870元的扶贫收益分红,这也大大增加了她的信心,“这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她说,家里利落看着也舒服,她也会继续响应政策,争取越过越好。
  度假区前八村村委委员、扶贫专干陈书英说,之前“给款物”的扶贫方式使部分贫困户养成“等”的习惯,不能真正解决贫困,现在贫困群众实现了从懒得干到主动干的转变,同时积分评定内容围绕群众力所能及的事进行,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彻底根除了“等靠要”的思想。